[美國經驗談] 台灣和美國的交通經驗比較

直到我出國後,我才徹底理解,台灣的城市規畫和用路人觀念真的是爛透了。爛到我女朋友來台灣的時候,我只能跟她說,不好意思,我們台灣的交通就是第三世界國家,你走在路上要小心一點,隨時注意車子。

我隨機截了台灣中壢市和美國 Seattle 的 Google map。Seattle 和中壢市,我各去過一次,兩者給我的感覺就是完全不一樣。就算把畫面拉到 Seattle 接近海邊 Pike Place Market 的地方,人家的道路規畫依然是延著和海邊平行和垂直的方向開,而且每條路一定都有人行道。反觀台灣,有的三叉路,有的五叉路,騎樓還被佔滿,汽車違停機車道。

中壢市
西雅圖

當時在美國交換的時候,我唸書的系館外有一個 Stop 的標誌,然後沒有紅綠燈。台灣的車子如果遇到 Stop 的標誌,不管周圍有沒有人要過馬路,基本上都是直接幹過去。反正多數駕駛的想法是,我是鐵包人,被A到是你輸面比較大。

很奇怪的是,我看到的所有美國駕駛,開到了那邊,沒有一個人不停的。即便周圍沒有人要過馬路,他們就是會停下來,過個幾秒鐘,再往前。當地認識的朋友跟我說,這就是他們的習慣,加上被抓到罰金很貴,所以每個人都會停。

還有一個例子,因為超市離我住的地方比較遠一點,所以有時我會拿著大包小包的食材走幾百公尺到公車站,搭車回宿舍。有一次我偷懶要「違規穿越」過馬路的時候,我遇到一個女駕駛,做了刷新我三觀的事。本著在台灣,即便我是走在斑馬線上,過馬路也要很小心的心態,我停下來,打算讓她先過。沒想到該名女駕駛也在路中間停了下來,一直揮手叫我先過。

這真的是刷新我的三觀,原來這世界上還有地方是人比車大的。即便是我違規,駕駛還是停下來讓我先過。

我們常聽到有人說台灣地小人多沒辦法。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的交通和城市規畫就是爛。然後因為這些規畫太爛,造成駕駛和用路人各種奇葩行為,而沒被處罰。

關於我:

我是沒一村,專長和興趣是程式、主動投資、科技商業模式。可以參考我的書單和比較熱門的文章:

分享:

Leave a Reply